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之旅-2015/03/21
參加社團:高雄飛鼠登山社
人數:約50人,兩台遊覽車
費用:2800元
天氣:晴朗+多霧
行程:
11:00 竹東交流道(竹東市區拿便當)
11:30 內灣合興車站(吃便當)
13:00 宇老觀景瞭望台
14:10 秀巒檢查哨(辦入山證)
14:50 泰崗管制口
16:20 司馬庫斯(9小時車程)
18:00 晚餐合菜(無菸餐廳晚餐)
19:30 教會活動
21:00 活動結束
二天一夜開始展開 飛鼠地204場
今日中巴 25人
內灣合興車站吃便當
宇老觀景瞭望台
參觀秀巒溫泉,等辦理入山證
泡腳池免費
辦理入山證窗口
39k 泰崗,取左下往司庫,又上往新光部落-鎮西堡
往司庫還要16km,最精彩的髮夾彎
出現髮夾彎
是連續的,好緊張....
司馬庫斯大橋
橋下景色
快到司馬庫斯了
迎賓大門
停車場
這次住伯特利屋
住宿走廊
四人雅房 2200元
簡單乾淨
住宿注意事項,注意洗澡熱水供應時間
洗手台
衛浴一起
水量、熱度非常ok
一樓休息區
咖啡廳
內部裝潢
內部陳列司庫相關作品
櫃台
用餐地方,可眺望大山
用餐地方
咖啡、小火鍋用餐地方,兩樓層
合菜餐廳雅竹與生命之樹
生命之樹,共有三面---一面是男人右肩頂著盆子,另一面是正在哺乳的婦人;另一面是抬著山豬的青年
抬著山豬的青年
哺乳的婦人
男人右肩頂著盆子
貓頭鷹
黑熊
背部部分有些脫落,禁止人爬上去坐
一樓福利社,二樓為雅竹餐廳
福利社內部
遊客中心前面大涼亭
遊客中心
遊客中心內部
解說服務 16:30
拉互依.倚岕,從靜宜大學生態學系研究所畢業,是司馬庫斯部落首位碩士;由於他為部落文化及發展的付出,獲得2008年國家青年公共參與獎。
「拉互依」意思是「原始森林」 。因母親來不及到醫院,在森林內產下他,與森林結緣的他,從小就在部落長大
司庫小學-司馬庫斯部落小學是新光國小實驗分班;有三個年級,三間教室,全部用實木建造,上鋪石板。
上鋪石板,夕陽西下灑落在石板上,波光嶙峋非常漂亮
穀倉,高架的穀倉防止潮濕,儲藏有小米,而且防鼠
成長腳印,族人的腳步橫匾---由一開始的光著腳丫,接著是有鞋子穿的腳印,最後又回歸到光著腳丫
餐廳用餐-無菸餐廳
好吃 一掃而光
教會外觀
晚上教會活動
司馬庫斯教會是當地最重要的組織、地方
用小米編織而成的
大學組帶領跳舞
帶著旅客一起同樂
大學組自我介紹
每兩星期回來一次 幫忙部落事宜
國小組表演
幼兒組表演,最可愛的一群
每個階段青年小孩各司其職,教育得很成功
牧師與師母演唱
頭目說故事,右邊長老翻譯
司馬庫斯是少數訂自律公約的原住民部落,在土地倫理、文化生態和部落秩序都有規範。如土地堅持為部落「共有」,每人薪水一樣,不分男女老少尊卑;將讀書就學、結婚...等的問題,歸於非家庭的責任,而是部落責任。
頭目表演口簧琴,晚上活動結束。 好好休息準備明日07:00巨木群之旅
很久以前,一支由馬庫斯(Mangus)率領的隊伍,在雪山北支稜線東泰野寒山附近落腳,建立部落。後世的子孫為了紀念他,便將部落名為「司馬庫斯」。
從高雄到司馬庫斯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,翻山越嶺途中經過那羅、田埔、秀巒、泰崗等泰雅部落,在秀巒需停車辦理乙種入山證,愈接近司馬庫斯的山路愈陡狹,狹窄的車道勉強可通行中巴,抵達司馬庫斯前會經過司馬庫斯大橋,紫色拱橋和周圍青山綠水形成強烈對比。經過九個鐘頭長途的顛簸和長途跋涉,看到了司馬庫斯牌坊,終於抵達傳說中上帝的部落。
司馬庫斯海拔1500m,因1979年才有電力供應,因此被稱為「黑色部落」,聯外道路則是因神木的發現在1995年才開通。開通之前部落居民要到外面,必須花五個小時徒步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取得物資或上學,再由新光的聯外道路與外界聯繫。道路開通之後,除了解決居民的交通問題,也帶來的觀光熱潮,部落風貌今非昔比。
許多人和我們依樣來到司馬庫斯會在部落留宿一晚,這裡的住宿訂房很特別,雖然有六間山莊,但所有山莊接是同一個訂房窗口,都由部落發展協會統一安排,全部的山莊也只有一間餐廳。在旅客須知上還特別註明,周日上午每位族人都必須參加基督教長老教會的主日活動,服務中心暫時關閉,若有需要請旅客至教會接洽,由此可見基督信仰在司馬庫斯族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。
部落裡的建築大多是由竹子和木板搭建而成,簡單自然,在部落裡隨處可見儉樸不具匠氣雕琢的木雕作品,每一件作品背後都訴說著一段族人的故事。司馬庫斯名氣之所以遠播,主要是因為部落山中發現了巨大神木,來司馬庫斯遊客一定得走走巨木步道才不虛此行。巨木步道的指標清楚,剛開始全無遮蔽,到達巨木區登山口的牌坊後,接下來的山徑便穿梭在茂密林蔭中。步道一路沒有太大起伏、平坦好走,適合一般健行出遊。
從登山口到巨木區有五公里的路程,原路往返,一般人的腳程至少需要四、五個小時。如果走到神木區,還要在裡面逗留一會兒,可要估算好時間。部道沿途每隔1km ,可見村民刻製的Q版里程牌。約1km處有一條岔路通往”司立富瀑布”。司立富觀瀑步道,比巨木步道晚開發,全程1.2km,若在雨水充沛的季節,瀑布群的磅礡氣勢也值得一遊欣賞。
巨木步道沿途經過簡易竹橋數座,還有一大片優美的孟宗竹林,途中經過一處崩塌地,散落一地的鉛筆狀構造,碎石坡一瀉千里,可得踩穩腳步、快速通行,來到路程一半的楓香亭,附近的楓香依舊油綠,這個亭子是紀念當初在此種植楓香,對族人貢獻良多的五位泰雅兄弟。
過了楓香亭,不久會經過全程最有特色的一座長橋,由孟宗竹、樹枝和木板搭建,墨綠色的竹子以粉紅色的塑膠繩纏捆固定,亮眼特別。接近巨木區前會經過一個小營地,再來會見到步道右側簡陋的廁所。這裡有兩條路徑可通往巨木群,可走個小O形。向右走旋即過溪,依指標牌循溪上行。
過兩條小溪後,第一棵巨木出現在眼前,接著便是一整片的巨木林立。巨木區的小徑紛踏零亂,許多小岔路只通往某棵巨木,只要稍微留意判斷,不至於迷路。巨木區的樹林優美,陽光穿透林間,山風拂來,光影晃動造成的層次感,彷彿宮崎駿動畫”魔法公主”中的奇幻森林,一幕幕的驚豔,如真似假。
第一次造訪司馬庫斯巨木群,十之八九是在驚喜和讚嘆聲中一路走到赫赫有名的”老爺神木”。根據1996 年林務局公布的排行,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於司馬庫斯巨木區,這兩棵巨木都是紅檜,第二名的巨木周長 20.5 公尺,第三名的巨木周長 19.7 公尺,不太確定眼前的老爺神木是兩棵巨木中的何者。不過眼前的老爺神木樹齡約2500年,樹高 35公尺,”老爺”當之無愧,外型看上去如同一支叉子。族人稱老爺神木為”YaYa”,”YaYa”在泰雅語中是”媽媽”,有孕育撫養之意。過去司馬庫斯遭日人攻擊時,族人婦幼在此躲藏,因而名之。老爺神木周圍都架了棧道,可讓遊客繞巨木一圈,從不同角度欣賞。過於高聳的巨木,一般相機很難將拍攝巨木全景,沒有魚眼的超廣角鏡頭,只有勉為其難地分段拍攝。
在老爺神木附近還有幾條山徑,繼續深入山徑,最後可抵達鴛鴦湖生態保護區,不過需要重裝,來回費時三、四天的時間,沒有充分的準備不宜貿然前往,一般遊客大多行進到老爺神木即折返。
司馬庫斯的週休午后,停車場總是停滿的小巴士以及喧嘩的遊人,遠僻的部落果真不再被世人遺忘。但願上帝的祝福能長長久久,讓司馬庫斯部落能堅持理念,在觀光開發與傳統文化之間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平衡點!下回來司馬庫斯,可要在部落住上一晚,聽族人訴說古老的故事、仔細把部落走一遭,天氣晴朗時,別忘記仰頭數數部落天頂的繁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