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庫斯巨木之旅-2015/03/22
參加社團:高雄飛鼠登山社
人數:約50人,兩台遊覽車
費用:2800元
天氣:晴朗+多霧
行程:
06:00 早餐
06:40 巨木群起程
10:30 大老爺神木群
13:00 部落最後打點巡禮
13:40 賦歸出發
17:00 竹東休息(便當晚餐)
21:00 高雄解散
早上06:00 集合吃早餐
早餐
瞭望台 R’kan 高腳式建築,普遍來說一個部落都設置有一處瞭望台,早期目的是為防禦外來侵害
登山口 -往巨木群全程約 5.2 公里,步行來回約需費時 4-5 小時。
1k味道溪
味道溪 gong Sknux
往上去舊部落,往右神木
竹林
竹林提供椅子休息
景觀廁所
上化妝室還可欣賞外面風景
休息片刻
碎石坡-由此處望遠看去,可以看到塔克金溪,溪底一直延伸到大霸尖山
3k休息亭 又稱為「楓香之地」,
4k天空之城,有水源洗手
5k巨木群入口,這裡為O行走一圈
休息 吃個東西、泡咖啡...
背個保溫瓶不需要煮熱水,泡咖啡相當方便。
當地斯庫的水+濾泡咖啡=美味咖啡,在深山好享受
巨木群 有9顆標示,大老爺為7號
1 號
1號巨木
傳說中的紅色溪水
發覺石頭上有紅色色塊
這應該含鐵量很高
2號
3號
4號
5號
6號
7號 大老爺
Yaya Qparung
大老爺巨木擁有2500年歷史,也是巨木群裡最巨大年齡最久遠的大樹,巨木周長 20.5 公尺,排名全台灣第二名;Yaya在泰雅族群裡有媽媽的意思,樹的形體彷彿雙手張開擁抱大地
7號 大老爺
精華老爺神木,多拍一點
往8;9號神木經過木橋
8號
9號
9號
約半小時又回到5KM處
5KM休息區
回程
回程中雲霧有些散開了
經碎石區
桃花
民宿外紫藤
12:30 在民宿前再度泡咖啡、吃中餐....準備回家
07:00出發,12:20回到民宿。團體照紀念,13:30下山回家...結束兩天一夜行程
很久以前,一支由馬庫斯(Mangus)率領的隊伍,在雪山北支稜線東泰野寒山附近落腳,建立部落。後世的子孫為了紀念他,便將部落名為「司馬庫斯」。
從高雄到司馬庫斯得花上一整天的時間,翻山越嶺途中經過那羅、田埔、秀巒、泰崗等泰雅部落,在秀巒需停車辦理乙種入山證,愈接近司馬庫斯的山路愈陡狹,狹窄的車道勉強可通行中巴,抵達司馬庫斯前會經過司馬庫斯大橋,紫色拱橋和周圍青山綠水形成強烈對比。經過九個鐘頭長途的顛簸和長途跋涉,看到了司馬庫斯牌坊,終於抵達傳說中上帝的部落。
司馬庫斯海拔1500m,因1979年才有電力供應,因此被稱為「黑色部落」,聯外道路則是因神木的發現在1995年才開通。開通之前部落居民要到外面,必須花五個小時徒步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取得物資或上學,再由新光的聯外道路與外界聯繫。道路開通之後,除了解決居民的交通問題,也帶來的觀光熱潮,部落風貌今非昔比。
許多人和我們依樣來到司馬庫斯會在部落留宿一晚,這裡的住宿訂房很特別,雖然有六間山莊,但所有山莊接是同一個訂房窗口,都由部落發展協會統一安排,全部的山莊也只有一間餐廳。在旅客須知上還特別註明,周日上午每位族人都必須參加基督教長老教會的主日活動,服務中心暫時關閉,若有需要請旅客至教會接洽,由此可見基督信仰在司馬庫斯族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。
部落裡的建築大多是由竹子和木板搭建而成,簡單自然,在部落裡隨處可見儉樸不具匠氣雕琢的木雕作品,每一件作品背後都訴說著一段族人的故事。司馬庫斯名氣之所以遠播,主要是因為部落山中發現了巨大神木,來司馬庫斯遊客一定得走走巨木步道才不虛此行。巨木步道的指標清楚,剛開始全無遮蔽,到達巨木區登山口的牌坊後,接下來的山徑便穿梭在茂密林蔭中。步道一路沒有太大起伏、平坦好走,適合一般健行出遊。
從登山口到巨木區有五公里的路程,原路往返,一般人的腳程至少需要四、五個小時。如果走到神木區,還要在裡面逗留一會兒,可要估算好時間。部道沿途每隔1km ,可見村民刻製的Q版里程牌。約1km處有一條岔路通往”司立富瀑布”。司立富觀瀑步道,比巨木步道晚開發,全程1.2km,若在雨水充沛的季節,瀑布群的磅礡氣勢也值得一遊欣賞。
巨木步道沿途經過簡易竹橋數座,還有一大片優美的孟宗竹林,途中經過一處崩塌地,散落一地的鉛筆狀構造,碎石坡一瀉千里,可得踩穩腳步、快速通行,來到路程一半的楓香亭,附近的楓香依舊油綠,這個亭子是紀念當初在此種植楓香,對族人貢獻良多的五位泰雅兄弟。
過了楓香亭,不久會經過全程最有特色的一座長橋,由孟宗竹、樹枝和木板搭建,墨綠色的竹子以粉紅色的塑膠繩纏捆固定,亮眼特別。接近巨木區前會經過一個小營地,再來會見到步道右側簡陋的廁所。這裡有兩條路徑可通往巨木群,可走個小O形。向右走旋即過溪,依指標牌循溪上行。
過兩條小溪後,第一棵巨木出現在眼前,接著便是一整片的巨木林立。巨木區的小徑紛踏零亂,許多小岔路只通往某棵巨木,只要稍微留意判斷,不至於迷路。巨木區的樹林優美,陽光穿透林間,山風拂來,光影晃動造成的層次感,彷彿宮崎駿動畫”魔法公主”中的奇幻森林,一幕幕的驚豔,如真似假。
第一次造訪司馬庫斯巨木群,十之八九是在驚喜和讚嘆聲中一路走到赫赫有名的”老爺神木”。根據1996 年林務局公布的排行,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於司馬庫斯巨木區,這兩棵巨木都是紅檜,第二名的巨木周長 20.5 公尺,第三名的巨木周長 19.7 公尺,不太確定眼前的老爺神木是兩棵巨木中的何者。不過眼前的老爺神木樹齡約2500年,樹高 35公尺,”老爺”當之無愧,外型看上去如同一支叉子。族人稱老爺神木為”YaYa”,”YaYa”在泰雅語中是”媽媽”,有孕育撫養之意。過去司馬庫斯遭日人攻擊時,族人婦幼在此躲藏,因而名之。老爺神木周圍都架了棧道,可讓遊客繞巨木一圈,從不同角度欣賞。過於高聳的巨木,一般相機很難將拍攝巨木全景,沒有魚眼的超廣角鏡頭,只有勉為其難地分段拍攝。
在老爺神木附近還有幾條山徑,繼續深入山徑,最後可抵達鴛鴦湖生態保護區,不過需要重裝,來回費時三、四天的時間,沒有充分的準備不宜貿然前往,一般遊客大多行進到老爺神木即折返。
司馬庫斯的週休午后,停車場總是停滿的小巴士以及喧嘩的遊人,遠僻的部落果真不再被世人遺忘。但願上帝的祝福能長長久久,讓司馬庫斯部落能堅持理念,在觀光開發與傳統文化之間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平衡點!下回來司馬庫斯,可要在部落住上一晚,聽族人訴說古老的故事、仔細把部落走一遭,天氣晴朗時,別忘記仰頭數數部落天頂的繁星。